如何判斷寶寶發展遲緩?
「七坐八爬」是一般新手父母判斷孩子發展是否正常的準則,醫師指出,其實「七坐八爬」只是基本常識,要觀察孩子成長是否遲緩,隨著每個成長階段都可由認識顏色、生活自理及語言能力等面向來判斷,而現代人多只生一個孩子,過度寶貝。 孩子進入幼稚園後,往往容易產生與父母分開的「分離焦慮症」,所以父母應多關心孩子生活及就學的表現。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遲緩兒的盛行率約 6% 到 8%,以此推估,台灣每年約有一萬八千名新生兒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台北萬芳醫院復健科醫師陳雅鈴表示,發展遲緩並非只是基因突變或懷孕感染造成,後天環境的影響也是主因,卻常受到家長所忽略,直到與其他年齡相仿的寶寶比較後,才發現自己的寶寶學習進度落後或發展較為緩慢。 萬芳醫院復健科職能技術長王淑真說,除了「七坐八爬」外,寶寶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重點,可作為父母觀察的指標,例如六個月大的寶寶視覺功能就已發展完全,有辨識紅、藍、綠等顏色及簡單圖案的能力,此時若常給予寶寶顏色的刺激,將有助寶寶視覺發展;一歲半的寶寶手部肌肉與協調能力漸趨成熟,此時建議父母可開始教導寶寶養成洗手與刷牙的好習慣;二歲以上的寶寶,手腳已有很好的協調能力,若能誘導寶寶學習自行穿脫褲子,可為寶寶未來生活自理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除了以上的簡易判別法外,萬芳醫院也與幫寶適合作舉辦「兒童成長體驗營」,並設計零到三歲的「寶寶分階成長學習表」,幫助父母了解寶寶成長每個階段應注意的生理發展重點及生活學習項目。王淑真也建議,父母在教導上應多採用誘導的方式,才能讓寶寶自然又無壓力地學習,例如教寶寶學習刷牙時不肯張口,可透過吹泡泡等遊戲引導寶寶開口,再繼續學習下一個動作。陳雅鈴說,除了零到三歲的幼兒成長期,寶寶三、四歲上幼稚園後是另一個觀察的關鍵時間,因為現代家庭多是小家庭組織,家庭成員較少,獨子獨女的情況又增加,使得小朋友從小就缺乏玩伴,上幼稚園後頓時與父母分開,又無法馬上融入同儕團體中,極易產生「分離焦慮症」而影響到學習進度,所以父母在孩子上學後,應多觀察孩子的動作、言行是否異常,與其他小朋友互動是否有障礙,平時也應多帶孩子出去玩或與同齡孩童接觸,才可避免孩子發生發展遲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