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力富

學習類

寶寶成長發育為何有差異﹖

【聯合報記者楊珮玲整理】

「老公,隔壁家小寶和我們家小貝一樣大,早已經會扶東西走路,小貝卻只會爬,怎麼辦?「太太,老人家不是說小孩『七坐八爬』嗎,可是寶寶好像還只會翻身耶,是不是什麼發育障礙?」雖然常聽專家說每個嬰幼兒成長速度有個別差異,不過許多父母仍免不了擔心寶寶的成長發育速度是否過慢。本周我們從運動機能的觀點來討論寶寶正常的發展以及產生差異的原因。 成長和發育是連續的過程,所有的小孩成長發育的過程應該都是相同的,但是速度會有差異。為何會有差異?原因可能包括人種、環境、遺傳、疾病因素、經濟性的社會因素、育兒的方式和小孩的營養狀況等。 從運動方面的發展來說,通常包括粗大動作和細緻動作的發展兩類。前者像軀幹、定頸、翻身、站、走等;後者像手部、手指等細部動作。細心的爸媽也許早就找了一些市面上的書籍希望知道寶寶何時會做什麼動作,但發現各家說法不盡相同,這可能是因為資料引述的來源國家在種族、生活環境、育兒方式、以及發育檢查時的定位標準不同所造成。 例如雙手撐起匍匐抬頭的動作,歐美國家習慣讓寶寶趴睡,因此寶寶這方面的發展可能就較以仰臥姿為主的台灣寶寶發展快;而開始走路的時間,根據美國的研究為十三點五個月或十五個月,日本可能是十四點三個月。因此就算百分之九十的寶寶在一歲兩個多月的時候都已會扶東西走路(見圖),但仍有百分之十的寶寶還不會,其實也屬正常。 評估寶寶的發展是否正常應從包括視覺、聽覺和整體的生長發展評估,雖然看似慢了兩三個月,父母不要過慮,多觀察寶寶的動作發展過程。如覺實在慢太多,可帶給專家評估。 接下來我們以寶寶運動發展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動作為例,提供參考。以粗大動作來說,寶寶四十八周時已會坐在地面上扭轉身體拿東西;五十二周時只要單手得到支撐就能走動並獨自站立;十三個月能獨自走;十五個月能趴爬樓梯。 十八個月時能放低腰部坐到椅子上;十四個半月到廿一個半月時會倒退著走;十七到廿二個月時會扶著爬樓梯;兩歲時會以一階兩步的方式上樓梯,並開始學會跑,並會保持身體平衡踢球;十八個月起偶爾能跳離地面,但兩歲半才可同時雙腳起跳。在一歲到兩歲這段期間由於重心移動及軀幹扭轉動作未成熟,寶寶走路在轉角或急停時容易跌倒,父母要多留心。 細緻動作部分,以手部為例,四十八周時寶寶會把玩具拿給別人;十二個月時已較不會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十二到十五個月喜歡把東西往地上丟;十五個月時能一手拿兩個一公分左右的小積木或將其堆起;十八個月時會堆三到四個積木。在日常生活裡,父母也能從遊戲中訓練寶寶的動作發展。例如洗澡時,父母可在浴缸中放一定高度的水讓寶寶在水中站立或行走,由於浮力等影響,越高的水位對身體維持平衡的阻力越大,藉此訓練肌肉力量的控制能力;同時蹲到水中撿玩具的遊戲,寶寶為免吃到水會學著閉嘴悶氣,間接訓練其心肺功能和下顎能力,對未來的語言學習也有幫助。

gotop
gotop
x

瀏覽器的cookie功能

本網站使用cookies。繼續瀏覽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